這次的MV是以 “洪醒夫文學改編作品三部曲” 正片去做剪輯。
首先我們遇到的第一件事,MV本身是以呈現電影脈絡或是以歌曲脈絡為主,
最後的這個版本,是以歌曲脈絡為主,所以可以大膽地拆解並且重構電影的畫面敘事,去呈現歌曲的情境。
和農武討論後,我們選擇了孩子的視角是最符合歌曲情境的,所以整部片會看到,孩子的心境轉折、孩子看父母親的視角、以及大環境 三大主題的畫面呈現。 原先在尚未知道MV走向的時候其實有點苦惱,如何將三個不同時空、不同年齡層角色重構成一個故事,但在知道MV走向後,我就開始進行了畫面的分類。 我將畫面分類 『父母親視角』『小孩視角』 『土地、鄉土記憶』『旁觀視角』,做此分類的用意是我可以在適當的歌曲段落去挑選我要的視角畫面而不是雜亂的置入導致觀眾落入“只是在看片花”的感覺。
分類完後,我抄寫了歌詞,去感受不同段落帶給聽眾的情緒,而進一步我就能將分類後的視角去做情緒分類,而得到以下的段落分配,綠黃紅分別是情緒的高低分別。
在intro的部分,同時需要具備資訊的功能以及為這個MV奠定一個基調,而我奠定這首歌的基調是“這是一段人生的道路”,所以可以看到三部曲的不同人物在畫面中行走、奔跑的畫面。
進入主歌,先以喜悅的方向呈現兒時回憶,看布袋戲、擁有新生兒的喜悅、家族在廳堂吃飯聊天的畫面,有趣的是這幾個在故事裡其實都不是在呈現喜悅的劇情,但單就沒看過的人,這些畫面確實是比較溫暖溫馨的。 第二次的主歌以及進到第一次副歌,透過空景的明暗轉換、讓觀眾感受到角色好像在為什麼事情苦惱、也感受到”好像有什麼事要發生了“的情緒,而我盡量已不把故事都劇透的程度,建立了新的故事線。
進入副歌事件開始發生,我們看到前面看似開心的角色人生開始遭遇困難、著重在呈現角色的悲哀。(第一次副歌,還不能把情緒最重的畫面放進來,因為”後面還有第二次更高昂的副歌“) 此段呈現小孩看見父母親的悲哀情緒。
第二次的副歌前,三條故事線都持續有在進行,三個孩子的角色悲哀的情緒越來越重,進到副歌前的Bridge用了最有張力的奔跑、回憶現實切換、將情緒拉到最高。
第二次副歌,將角色的悲哀情緒放到最大,觀眾會同理,必且對於看影片的人來說,是無能為力改變什麼的,因此,歌曲的聽感會有最大的效益,我們會被歌曲帶著走跟著哭、亦或者被歌曲溫暖。 當情緒最高漲的時候有趣的是,故事線其實是暫停的,每一條故事線都沒有發生任何事情,單單把情緒做足就足夠。
第三次的副歌~ending,音樂的編制以及旋律已走向緩和、溫暖的感覺,在這邊就是將所有的故事都做一個交代、結束以及好的收尾,畫面也出現原先孤單的男孩與父親同框、日出照映著稻子的希望感、角色奔跑(雖然同樣是奔跑但與前面比較情緒是完全不同的)、大景等等。
以上就在這次的剪輯工作中做的一些功課,順便將分析也做一個呈現,在這其中我發現最有趣的一件事情是,因為這三部曲其實都帶有點內斂、文學、藝文的畫面氣息,在畫面呈現上會比較收斂些,而透過分類還是可以把“落差” “情緒的轉折”做出來! 如果是以服務電影本身,我想MV看起來就會完全是另一個樣子,也許會用比較宏觀的旁觀視角為主情緒為輔,讓觀眾可以知道電影脈絡是什麼樣子,所以!三部曲絕對會跟你看到的MV有很不同的感覺,大家有興趣也可以到 蔗青文化工作室 的粉專了解喔。 開花彼時MV Credit 發行 Published by | 田水文化
詞 Lyricist | 李怡萱、阿達
曲 Composer | 阿達
編曲 Arrangement | 農村武裝青年
主唱/木吉他 Vocals/Guitars |阿達
合聲 Backing Vocals | 王榆鈞
大提琴/鋼琴 Cello/Piao | 俐君
貝斯 Bass | 大恭
金杯鼓/鈸 Jimbe/Cymbals | 育瑋
錄音室 Recording Studio | 玉成戲院錄音室、SaliArt Studio(鋼琴)、野漫空間(貝斯)
錄音師 Recording Engineer | Andy Baker、Rhino(鋼琴)、大恭(貝斯)
混音師 Mixing Engineer | Andy Baker
母帶後期處理 Mastering Engineer | Andy Baker
手寫歌詞 Lyricist Handwriting | 日一寸文化 / 李怡萱
台羅調整用字 Tâi-lô-jī |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陳豐惠
影像來源 Video | 洪醒夫文學改編作品首部曲-《有誰要到二林去》
洪醒夫文學改編作品二部曲-《父親大人》
洪醒夫文學改編作品三部曲-《吾土》
出品 Presented by| 蔗青文化工作室
聯合製作 Co-Production| 旭昶影像設計工作室
上青電影有限公司
MV剪輯 Editor | 海海影像工作室 廖庭汝
BY 庭汝
Comentários